中国科学家构建出新型人工碳晶体******
中新社合肥1月12日电 (记者 吴兰)中国科学家在新型碳基晶体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构建出新型人工碳晶体,并实现了其克量级制备。1月12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刊发了这一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彦武教授研究团队通过对富勒烯碳60分子晶体进行电荷注入,在常压条件下构建了碳60聚合物晶体以及长程有序多孔碳晶体。
朱彦武介绍:“这里的长程有序多孔碳晶体,微观上具有多孔特征但完整保留了晶体的宏观周期性,是一类新的人工碳晶体,未来可能在能量存储、离子筛分、负载催化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电荷注入技术为构建这类碳基晶体材料提供了一种拼‘乐高’式的制备技术,有望成为在原子级精度上调控晶体结构的新手段。”
碳是自然界最常见的元素之一,碳原子之间通过不同排列方式,能够形成多种结构,比如石墨、金刚石和无定型碳,已经广泛应用于各领域。近年来,富勒烯、纳米碳管、石墨烯和石墨炔等新型碳材料的发现和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与研究热潮。
“如果我们可以在一个晶体结构中引入纳米单元,例如用富勒烯、石墨烯等作为基本结构单元代替普通晶体中的原子,像搭积木一样‘搭建’出新型碳材料,可能会发掘更多新奇性质,发挥更大应用潜力。”朱彦武说。
此前,对于制备这类新型碳材料,研究人员要么是利用高温高压等极限条件,要么是采用紫外光、电子束辐照等微观处理技术,但其产率较低、产物不纯,阻碍了人们对该类材料的性质与应用进行更深入探索。
朱彦武团队长期致力于发展新型碳材料的规模化制备技术,早在2011年,就找到了一种化学“活化”的方式“激活”石墨烯。此后,团队进一步探索了“活化”方法的普适性。
在此次研究中,朱彦武团队创造性地使用氮化锂对富勒烯碳60分子晶体进行电荷注入,并在温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最终得到大量的碳60聚合物晶体以及长程有序多孔碳晶体。
朱彦武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系统地研究长程有序多孔碳基晶体的性质,期望通过精细调节实验参数进一步调控晶体的原子级结构特征,探索更多的性质和应用。”(完)
【卫星新闻】丨卫星“瞰”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的建设离不开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滚滚长江东逝水”。作为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水能蕴藏量极其丰富,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干支流水能资源蕴藏量共约2.68亿千瓦,其中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约1.97亿千瓦,年发电量至少可达1万亿千瓦时(度),被誉为“水能宝库”。在长江干流,葛洲坝、三峡、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共6座大型水电站“连珠成串”,构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出品:光明网经济编辑部
统筹:赵刚
制作:杨亚楠 陶媛 秦敏芽
卫星技术支持: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
卫星影像来源:北京二号遥感卫星星座、北京三号卫星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